一株草药,凝结毕生心血,一副药方,穿越古今相传,一枚银针,“灸”济众生,演绎中医神奇疗效。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而佛山历来是中医药文化繁荣与产业发展的核心要地。
传承是中医药的命脉,创新是中医药的活力,固本是中医药的关键,发展是中医药的希望。
2022年11月,佛山被正式确立为广东省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试点城市。近年来,佛山凭借着“四剂良方”解题,扎实推进中医药强市建设,中医药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中医药人才聚集高地效应显现,中医药产业现代化蓝图徐徐展开,不断擦亮中医药“四名”金字招牌,中医药服务体系日趋完善,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岭南成药之乡”的力量。
展望未来,佛山市将全面推进新一轮中医药强市建设,推动三大主题“融合”发展,实施四大“提升”工程,加快推进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试点工作,加强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合作,全方位构建服务能力领先、与区域发展水平相适应、与群众健康需求相匹配的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新格局,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加优质高效的中医药服务。
传承:打造中医药人才聚集高地
当前,中医药发展迎来了大好时机。近年来,佛山加快建设中医药强市,制定印发《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方案》,并出台了10余份配套文件,持续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全市中医医疗服务质量。
为满足市民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更好地优化中医药人才结构,佛山实施多渠道多形式中医药人才培养战略,培训中医类别高层次全科医生队伍。但中医人才培养并非一蹴而就,历来强调“厚基础、重传承”,中医临床功夫、中药炮制工艺,主要靠师带徒一代一代口传心授。
去年9月,佛山实施《佛山市中医药高端人才培养计划》,组织遴选出117名中医药高端人才。其中,高水平中医药领军人才培养对象17名、中医药领军人才培养对象20名、中医药骨干人才培养对象30名、杰出青年中医药人才培养对象50名。
佛山拥有3个国家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基地数在省内与深圳市并列第一。全市每万人口中医类全科医生数达0.91人,提前达到省提出的2025年规划目标,为新时期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与此同时,佛山不断创新中医药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加大对年轻“后浪”的培养。目前,钟广玲、庞国明等12名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一直努力带徒施教。随着《佛山市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方案》的出台,徐志强、老锦雄、田华琴、魏爱生、魏成功等24个佛山市名中医传承工作室成立,为青年中医师与当代岭南名老中医之间搭建桥梁,跟师临证、习练揣摩,不断培育壮大中医药人才队伍,稳步推动中医药强市建设迈向新高度。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是培养、吸引青年高层次人才的“孵化器”。去年11月,佛山市中医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正式揭牌,为佛山打造医学人才高地注入新动力。市中医院党委书记张斌表示,这标志着医院在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吸引和使用工作中搭建起坚实的平台,有利于促进医院产学研更好结合,提升医院科研教学水平,推动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和科技成果转化。
此外,佛山持续贯彻政策培养一批批具有高尚职业道德和良好专业素质的中医类别全科医师。通过开设中医经典培训班、中医优才研修班、中医临床骨干培训班等,加强中医临床骨干培训工作。
目前,佛山全市中医类执业(助理)医师4125人,占医师总量的16.71%,与2021年相比,中医类医师增加430人。
创新:加速振兴中医药产业链群
谈起佛山成药,经典方剂如保济丸、儿科七厘散、蛇胆散、甘和茶等,虽历百年仍畅旺不衰。
在中医药领域,佛山不断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以佛山市中医院制剂中心为代表,该院配置生产的制剂有丸剂、散剂、膏药、片剂等24个剂型共111个品种,其中纯中药制剂有19种剂型101个品种,涵盖中医骨伤科、内分泌科、肿瘤科、皮肤科等10余个专科。
走进佛山市中医院制剂中心,一副对联特别引人注目,上联是“取精选粹炮制灵丹妙药”,下联是“修德敬业炼就仁术美名”,横批是:“药道人理”,诠释出医院中医药制剂创新研发的初心和使命。
创新是中医药生生不息的内驱动力,是现代化的关键。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和作用,就是要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
近年来,佛山贯彻落实全省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将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全力打造万亩云东海医药健康产业园,高起点、高标准谋划推动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的发展。
一幅以中医药为特色,化学药、医疗器械为基础,生物药、创新药、体外诊断为重点,高端医疗装备为后发的产业画卷,正在佛山徐徐铺展——全市共有规模以上中药生产企业22家,营收规模超过10亿元的中医药大型骨干企业共有2家。2022年,全市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集群累计实现产值462.2亿元,实现营收397.98亿元,其中中医药产业产值330.68亿元,占比超过70%。
佛山正在加快推动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并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产业集群。今年1月,佛山印发《佛山市促进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政策包》,专门将生物医药、中医药的发展列为重点支持对象。
2月,仝小林院士工作站成功落地佛山,业界形容佛山中医药大健康产业迎来了“顶级大脑”,不仅将吸引更多中医药大健康领域人才,更将为佛山中医药强市建设提供支撑,为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融合创新中心建设奠定基础。
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才能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接下来,佛山还将通过推动形成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新业态、打造全链条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经济集群、加快布局重大产业平台,提升成果转化能力、加强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推动佛山医药健康产业向高质量发展。
固本:擦亮中医药“四名”金字招牌
“我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有多感激这里的医生、护士和治疗师。”9月3日,56岁澳大利亚患者丹尼带着伤科黄水、三七化瘀口服液等药顺利出院,怀着激动的心情向佛山市中医院送上两面锦旗,为精湛的中医医术竖起了大拇指。
今年6月起,丹尼辗转国内外多家医院求医治疗左足背肿痛,慕名来到佛山市中医院骨伤科求诊。骨综合科副主任江泽平带领团队推断很有可能是高尿酸血症加剧了患者左足肿痛,诊断其为左足痛风性关节炎。
根据中医四诊合参,患者属湿热瘀滞证,治疗上应以清热化湿、健脾益气为法,予中药内服外敷、针灸、理疗等治疗,西医则予消炎对症支持治疗。三天后,丹尼左足背肿痛明显缓解,皮肤潮红消退。“过去10个月先后到过多个地方治疗,从来没有一个地方的治疗见效这么快。”经过这次治疗,丹尼成为了一名中医粉,时常在社交平台向亲友介绍中医。
佛山中医驰名海内外,引得外籍患者频频点赞,这离不开佛山市委市政府对中医药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佛山立足资源优势之本,以“名院”“名科”“名医”“名药”工程为抓手,持续不断擦亮佛山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名片。
其中就包括在省内市级层面率先实施高水平医院建设“登峰计划”,三年内投入16亿元建设培育11家高水平医院。目前佛山全市共有3家三甲公立中医医院,其中佛山市中医院连续12年位列全国地级市中医医院第一名,今年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建设项目获批中央预算内投资1亿元。各医院医疗水平、高层次人才数量、科研影响力也显著提升。
其次,佛山继续以专科建设为抓手,打造中医专科品牌。全市有国家级中医重点专科7个,省级中医重点专科、特色专科共29个。市中医院是华南区域中医诊疗中心(骨伤)建设单位。全市组织遴选了一批市级中医重点专科、特色专科,组建中医专科联盟、中医医疗质控中心,构建中医重点专科体系,大力加强全市中医专科建设,不断提升中医医疗服务质量。
同时,佛山继续启动“名医扶持工程”,培养中医“名医”。截至今年7月底,全市共有广东省名中医27名,佛山市名中医10名,从国医大师到市名中医的各级名中医传承工作室40个,各类中医名医数量在全省地级市中位于前列。
此外,佛山继续壮大中医“名药”,续写“岭南成药之乡”传奇。今年7月,佛山市“岭南名方”入围品种数量在全省地级市中排名第一,其中市中医院“伤科黄水”获评“岭南名方”孵育品种。
发展:全覆盖建设中医药基层体系
当前,佛山已形成15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打通基本医疗和公卫服务“最后一公里“,满足了基层群众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需求。
退伍老兵黄叔曾被腰椎炎困扰不堪,多次治疗没有好转。夏南二社区卫生服务站站长邓蔚霖在一次入户随访中,采用中医方式对症下药,一个月后黄叔明显好转,且可起身自理。
在基层中医药医疗服务能力提升上,佛山也在快马加鞭,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中医问诊的实例比比皆是。当前,全市98%的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设有中医科,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91%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提供中医药服务。
如今,在桂城社卫中心及下属大部分站点,均可提供特色的中医药服务。针灸、拔火罐、刮痧、艾灸、捏脊、中药雾化吸入等中医设备齐全,大部分站点均配备超过300种中药饮片(颗粒)和超过50种中成药,并可为居民提供便捷的中药饮片代煎代送服务,大大满足居民的就医需求。
近年来,佛山市根据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四五”行动计划,不断推进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2022年,全市全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卫生院均设立中医馆。
同时,制定《佛山市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对口支援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工作方案》,依托高水平中医院,从医院管理、诊疗技术、医疗服务、公共卫生等方面对各区基层医疗机构实行对口支援,促进优质中医医疗服务下基层,提升基层中医医疗水平及服务能力。2022年,累计派出支援人员超过4000人次,诊疗患者超过2.4万人次。
目前,佛山各区以建设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区)为抓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卫生院均能够按标准要求提供中医药服务,全面提升基层中医药在治未病、疾病治疗、康复、公共卫生等领域的服务能力。
不止如此,佛山优化了中医药医保政策保障机制,落实医保支付政策支持中医药使用,将符合条件的中成药、中药饮片、中药类医院制剂纳入医保支付范围,让更多市民用得起中药,敢于用中药。据了解,2023版药品目录共有中成药1423个,协议期内国家谈判中成药70个,均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另有中药饮片1655个,医院制剂中成药1360个,均按照乙类药品支付。
通讯员:佛卫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