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技今艺,历久弥新”,藤编不仅要“活”起来,更要“火”起来
佛山
佛山 > 文旅 > 正文

“古技今艺,历久弥新”,藤编不仅要“活”起来,更要“火”起来

11月5日,“书香南海”全民阅读特别策划活动第十三场顺利举行。本次活动由中共佛山市南海区委宣传部(南海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佛山魁星书院主办,在佛山市南海区南海藤编(大沥)传习所鼎力支持下顺利进行。

南海藤编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手工艺品,已有1000余年的历史。据清代文学家屈大钧写的《广东新语》记载“大抵岭南藤类至多,货于天下,其织藤器者,十家有二。”

藤制品最早的产地是南海区的沙贝,原属南海。沙贝位于珠江岸边,作为早期的对外通商口岸,因此有许多外国的商船在此卸货。藤在当时是非常常见的货物包装品,每次卸货之后,会有大量的废弃藤被遗弃在江边,沙贝一带的群众便捡回来,经过简单整理,编织成菜篮之类的日用品,实现“变废为宝”。久而久之,藤编除了功能实用性之外,也在艺术性方面有了十足的进步。

活动伊始,前来参与活动的家长和小朋友们参观了传习所的工艺作品,对传习所的历史、功能以及藤编作品的展示区进行一一了解,近距离感受了藤编的艺术性以及实用性。

图:参观南海藤编(大沥)传习所

图:参观南海藤编(大沥)传习所

随后,广东省非遗项目南海藤编市级传承人,佛山市工艺美术师陆凯文为到场的家长和小朋友们详细介绍了南海藤编的历史背景、技艺特点和文化内涵等方面,让大家对藤编文化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

在接下来的藤编技巧教学环节,陆凯文根据参与者的兴趣和技能水平,将他们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制作难度不同的藤编作品。陆凯文与传习所的藤编老师非常耐心地对每一组参与者进行指导,一个又一个由藤编制而成的小篮子、扇子等物品,很快就呈现了出来。

图:陆凯文教授藤编技巧

图:陆凯文教授藤编技巧

在整个过程中,陆凯文及藤编老师时刻关注着每个参与者的进度,并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与此同时,她也鼓励参与者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尝试不同的编织方法和创意图案设计。

传统的东西最永恒,民俗的东西最广泛。本次活动的互动环节让藤编与参与者走得更近了一些,藤编故事、藤编技艺,大家无一不被藤编的文化精髓与巧艺的魅力所折服。

图:小朋友体验制作藤编工艺

图:小朋友体验制作藤编工艺

随着时代发展,南海藤编经历浮沉,古老技艺融合创新发展,逐步回归寻常百姓家,更通过非遗进校园、非遗进社区、持续宣传和文化交流、亲子共体验等积累沉淀,让年轻一辈有机会延续非遗保护、传承和发展之路。

图:活动结束后合影留念

图:活动结束后合影留念

书中自有“巧艺”新南海的举办,在展示和宣传传统手工艺术的历史进程与辉煌文化的同时,也为南海藤编艺术做了一次非常成功地文化传承,参与活动的市民朋友们更是获得了一次难得的近距离感受南海藤编的魅力和动手的乐趣。

在“书香南海”全民阅读特别策划活动的引领下,有力推动了南海本土非遗项目深入民心,以文润心,以美育人,点燃了广大市民朋友们探寻和学习南海非遗文化的激情,为南海藤编传承敬献微薄之力,共同书写藤编艺术发展的新篇章。

凤凰网广东佛山频道:冀譞伟

“古技今艺,历久弥新”,藤编不仅要“活”起来,更要“火”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