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德森论道大湾区功夫电影:创新、培养、文化传播
佛山
佛山 > 产业风向 > 正文

陈德森论道大湾区功夫电影:创新、培养、文化传播

11月5日,在2023中国·佛山大湾区功夫电影周主题论坛上,华语影视导演、编剧、演员、制作人陈德森围绕“功夫电影中创作设定与影业发展的长线规划”作了精彩分享。

论坛后,陈德森接受采访了凤凰网广东的采访,他从内容创新、人才培养、文化传播等方面,阐述了自己对功夫电影的看法和建议。

陈德森接受凤凰网广东采访

陈德森接受凤凰网广东采访

内容创新:从人物、故事、情感出发

陈德森提到自己近期在佛山的探访经历,发现这个武术之城蕴含了丰富的题材,如佛山的武林高手、民间英雄,以及古代佛山的英雄传说。“所以在题材方面,我们是不缺的,但创新是不容易的。比方说,同一个人物,关于黄飞鸿的拍了那么多,关于叶问的拍了那么多,如果你再去拍,那有没有新的视角,新的视野呢?”

对此,陈德森认为,创作也被称为旧瓶新酒,优秀的功夫电影会从人物、故事、情感出发,给予观众一个新的思考角度,为观众呈现崭新的影像。

人物情感是功夫电影内容创作的重点。陈德森以咏春拳宗师叶问为例,表示电影需要深挖功夫背后的故事,例如叶问的奋斗史、咏春拳发展的渊源背景等等,从不同的角度呈现人物的内心矛盾和成长过程,让观众能够产生共鸣。电影中呈现的人物形象是否有吸引力,所呈现的故事是否值得追看,这是功夫电影创作需要考虑的问题。

在内容创作上,陈德森还分享了自己在动作场面设计方面的心得,“在动作电影中的设计动作要想好5个‘W’1个‘H’,然后将这几个要素串好,就是锦上添花。”他认为打戏的设计要考虑“为什么打、什么时候打、在哪里打、用什么工具打和谁打、怎么将对方打倒”这六个要素,巧妙地串联这些要素将成就一场精彩的动作场面,这也是他在电影创作上一直坚持的理念。

人才培养:设立发展基金会,成立电影学院

电影工业的繁荣与创作人才的重要性密不可分,创作人才是佛山功夫电影发展传播走出去的关键,他们是佛山功夫电影的灵魂和生命。“作为武术之城,佛山培养了黄飞鸿、叶问、李小龙等宗师。接下来,佛山可以做一个长远的计划,例如设立发展基金会,栽培好幕后的工作人员和幕前演员,挖掘佛山功夫影视产业发展的潜力。”

陈德森强调,人才对于内容创作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佛山可以参考北京电影学院、上海戏剧学院等影视学院,成立佛山电影学院,以此培养更多影视人才,进一步推动功夫电影的发展。

陈德森自己也是一位多面手,除了导演,他也是一位编剧、演员和制作人。他曾经为成龙的《重案组》、李连杰的《黑侠》等电影编写剧本,也曾经在《无间道2》《脱皮爸爸》等电影中客串演出。他还参与了《三更》《京城81号》《征途》等电影的制作,为华语电影界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他还经常参加公益活动,他的新书《把悲伤留给电影》的版税收益全数捐赠给扩建大凉山儿童之家的公益项目。

文化传播:武侠情怀融入功夫电影,将功夫的精神阐述好

谈及功夫电影与中国文化的关系,陈德森认为功夫电影是中国文化的代表,应该传承武术精神和武侠情怀。“武侠情怀融入功夫电影,将功夫的精神阐述好,就走向了世界”。

中国功夫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内涵丰富,不仅仅是技艺的展示,更是传统价值观的体现,如忠孝仁义等。陈德森坚信,成功的功夫电影不仅仅是技巧的陈列,更是中国文化精髓的传承,蕴含着武术的精神和武侠的情感。

陈德森在论坛上发表主题演讲

陈德森在论坛上发表主题演讲

陈德森举例提到,曾有一位外国朋友前来学习中国功夫,入住少林寺学艺。几年后,他反映学习过程相当困难,陈德森询问其所学心得,只得知他之前练习西洋拳,仅仅了解四种拳法,如左右钩拳、直拳和下勾拳,目的都只在于战胜对手。但是,他学习中国功夫后,逐渐体会到了学做一个真正的人,发现每门功夫门派都蕴含了塑造人格的教育,如忠诚、孝顺、仁爱和正义等价值观。每个武术门派、每位宗师都有独特的价值内涵,这是需要深入挖掘的宝藏。

陈德森呼吁不应将佛山功夫局限于一个地域,而应将其整体纳入“中国功夫”的范畴,为其宣传和传播提供更广泛的视角。他倡导将大湾区各省份的资源共享,为华语电影创作制定长期规划,以推动电影业的繁荣和进步。

陈德森的见解不仅为功夫电影的创新与发展注入新的思维,也为年轻一代的电影人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从内容创新、人才培养到文化传播,陈德森的观点成为探讨大湾区功夫电影未来的重要参考。随着佛山的武术传统与电影业的结合,未来必将诞生更多的优秀影视人才。功夫电影,作为中国文化的一张名片,将继续向世界展示中国的精湛技艺、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

凤凰网广东佛山频道:骆锦霞

通讯员: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

陈德森论道大湾区功夫电影:创新、培养、文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