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从五方面推动佛山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佛山
佛山 > 产业风向 > 正文

理论研究|从五方面推动佛山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编者按:为推动社科规划项目研究成果转化,助推佛山经济文化高质量发展,佛山市社科联与市新闻传媒中心合作,通过佛山日报“理论周刊”栏目,持续刊登2023年度社科规划课题研究成果。本篇根据佛山市社科规划项目《文旅融合背景下佛山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广东技术师范大学郭璇瑄)研究成果编辑整理。

文化产业作为全球战略性产业之一,是拉动内需、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引擎。佛山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岭南文化主要发源地之一,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但与之不匹配的是,佛山文化产值还相对较低,文旅吸引力仍有待提升。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和人文湾区的重要阵地,在文旅深度融合背景下,佛山急需破解制约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探寻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和对策,助力佛山打造高质量文化导向型名城,争当传承岭南广府文脉领头羊。

南风古灶。/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符诗贺摄

南风古灶。/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符诗贺摄

【 现状 】

高质量文化供给

有待进一步丰富

文旅深度融合是当前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在文旅深度融合背景下,近年来佛山明显加大了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文化产业得到了长足进步。同时,伴随居民文化交流欲望逐渐强烈,文旅业景区数量增加明显,进一步提升了佛山旅游软实力。目前,佛山拥有A级景区40个,其中5A级2个,4A级16个,3A级22个;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4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1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2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3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7个;国家级传统村落22个,均在全省名列前茅。

进入新时代,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于文化产品的需求日益呈现个性化、多样化特征,尤其是对于创新型文化产品的需求正快速增长。客观来看,目前佛山文化产业依然存在生产结构与市场需求不适应、低端供给过剩和中高端供给不足,仍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问题。

千古情景区。/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周春摄

千古情景区。/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周春摄

01.传播推广力度不足

文旅融合过程中,佛山在推广和传播文化产品与服务方面还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技术支持,文化产业的跨界整合程度相对较低,文化产品与服务的宣传和推广力度不够,导致一些优秀文化产品与服务没能被更多受众尤其是年轻受众所了解和接受,造成了文化产品与服务认同的消解现象。

02.创新创造氛围不够

佛山大量的文化产业缺乏外来创意人才的加入,传统文化工艺主要通过家族或村落传承,对外交流沟通不够。文化产业中创新型人才数量不足,造成佛山文化产业缺乏创新创造氛围。同时,佛山的文化产业升级力度不够,大量文化产业为制造业为主的第二产业,急需将这些产业落地形成文旅一体的产业模式,激发创新创造氛围。

03.高端文化人才匮乏

培养与开发文创人才是文化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的核心推动力,但佛山文化产业的人才现状并不乐观,不少传统工艺是家族式传承,单一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的人才居多,而兼顾管理和创意的复合型人才偏少,具有行业影响力、自主创新能力的原创性高端领军人才更是极度缺乏,这与高速增长的市场规模不相匹配,直接制约佛山文化产业的长久繁荣发展。

04.赋能经济有待提升

佛山文化产业发展形势良好,但发展仍然不均衡不充分。在空间布局上,佛山文化产业较为分散,集约化程度不高,不同区镇、街道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参差不齐;在内部结构上,佛山文化产业偏向于相关层而忽略了文化产业核心层、外围层的发展。据统计,相关层的文化产品制造占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产业增加值的70%以上,而文化产品创意设计、动漫游戏、数字内容等高技术、高附加值的新兴文化产业以及广播电视电影、文化艺术服务、文化休闲娱乐等核心文化产业的比重偏低;在产业链上,佛山文化产业上游创意不足、中游生产技术水平不高、下游传播与营销能力不强,直接制约了佛山文化产业的发展动力。

05.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不平衡

目前,佛山高质量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逐渐成型,呈现出服务标准化数字化、基层服务均等化、供给主体多元化、活动品牌化的良好态势。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还存在不足,主要体现在:公共文化服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明显存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仍有滞后于市民需求的地方;受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疫情叠加影响,部分在建公共文化设施项目进度放缓。

【 对策 】

优化升级产业链

扩大优质产品供给

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和民众文化消费需求日益增长的背景下,发展文化产业不仅有利于优化佛山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而且还有利于拉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为佛山经济腾飞提供契机和助力。当前,佛山文化产业如何突破要素制约、市场局限、体制障碍,以实现更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成为新发展阶段急需破解的重要课题。

佛山创意产业园。/资料图

佛山创意产业园。/资料图

01.创造优质产品增强文化认同

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求佛山不仅要尊重和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要善于转化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通过深入挖掘丰富的文化资源,研发出传统文化元素突出、符合时代审美、贴近民众需求的文化创意产品,将文物背后的文化魅力、人文情怀和艺术神韵播种到公众心中。同时,还要强调文化产品的故事性、艺术性、实用性、时尚性、创意性及功能性,提升受众互动体验感,力求多元体现文化创意,使人们正确理解和真切感受佛山文化所传递的文化信息,更好地构建文化认同感。

02.完善人才发展机制

人力资源是文化产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文化产业是集智慧、创意、意识形态于一体的新兴产业,人才的特征直接决定文化产业的特征,具备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是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力量。首先是要建立人才队伍数据信息,创新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评价考核机制、选拔任用机制、奖励机制及人才引进机制等。其次是要协同各大高校和社会培训机构,开展多层次多类别的文化产业人才教育,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各类各级职业资格证书培训考核制度,加强在职培训,建立人才培训基地,开展行业学术交流,提高在职人员的业务水平。

03.优化文化产业链机制

文化产业从创意、资源、生产、销售,直到终端消费过程,都具有其他产业所不具备的精神属性,更易受到创造者与使用者价值取向与消费观念的影响,因而也更需要健全文化产业链的绿色长效机制,规范企业行为,鼓励并提倡生产、传播既遵循经济规律又符合社会价值的文化产品。要加强对文化产品传播介质、传播渠道及传播方式的监督管理,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的生态道德观与生态消费观,践行低碳生活方式,支持绿色文化产业发展,激发文化产业的生态建设活力,使文化产业的运行形成良性循环,实现文化产业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04.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建设

公共文化服务是一项润物无声的文化事业,也是一个地方的文化名片,发展至今已经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精不精”,着力点在于通过优质文化产品供给满足群众多元文化需求。一是强化数字技术赋能。进入新时代,数字技术开始深入渗透并影响文化领域,为文化产品的生产、传播和消费方式带来巨大变化。只有不断拓展数字技术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边界,创新文化产业数字化实现形式,才能提高文化产品的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二是建立健全创新生态机制。将文化产业的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将生态文明发展理念融入文化产业发展各方面、全过程,把低碳、低消耗、低污染、资源可循环利用等绿色属性作为文化产业科学发展的重要指标,通过政府综合决策、产业链运行、文化产权保护、环境污染防治、人才保障、产业联动、技术平台管理与运行等制度管理,建立生态保护新秩序,以实现佛山文化产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保障和支撑文化产业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05.健全文化治理体系

充分发挥文化在城市治理中的无形作用,通过强化家风家训价值观和城市精神的文化引领、强化政府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运营的文化服务、强化文艺精品创作和优秀传统传承发展的文化供给、强化文化市场和行业的文化管理、强化文化工作法治建设的文化立法五大工作,积极探索、创新文化在城市治理中的作用和路径。一是制定完善的文化行政管理法规,确保文化产业稳定发展和运作规范;二是建立健全文化市场监管机制,打击侵权盗版行为;三是增加政府投入,提供更多文化创意产业扶持政策,吸引优秀的文化企业落户佛山;四是加强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能力建设,提高文化治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增强文化治理工作的执行力和效果。

(根据佛山市社科规划项目《文旅融合背景下佛山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广东技术师范大学郭璇瑄)研究成果编辑整理。)

凤凰网广东佛山频道

来源:佛山市社科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