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源自中国,盛行于世界。翻开悠悠历史长卷,茶香袅袅,历久弥新。在茶叶的殿堂中,高品质的普洱茶一度成为聚光灯下的“焦点”。动辄上万元的名山名寨普洱“一泡难求”,连年升值的态势使之成为资本的宠儿,非理性的、过度的“炒茶热潮”催生了大量的经济泡沫;与此同时,九块九包邮标榜古树茶的广告漫天飞,花白菜价就能“捡漏”高级茶的诱惑在消费者心中乱窜。原本纯粹的饮品,似乎在市场的波澜中渐渐失去本真,消费者也在探寻普洱茶魅力的道路上愈发迷茫。
本期凤凰网广东对话“益梵堂”传承人周榆,拨开茶业市场层层迷雾,在他看来,茶说到底就是一个饮品,九块九也好,几十万一斤也好,价格并非茶叶的核心,茶叶本身的价值才是最关键的。
凤凰网广东:普洱茶的品类丰富,其风味也各具特色,您认为普洱茶的精髓在于什么?
周榆:普洱茶之品类繁多、口味各异,究其精髓深蕴于“一山一味”的独特韵味之中,在云南,普洱茶有三大核心产区——普洱、临沧及西双版纳产区,相信许多茶友此前都有所耳闻,但更进一步而言,即便在同一产区,不同的山系、村寨乃至山峰,都会因地理环境、风土的差异“造就”风格各异的普洱茶。不同品类茶叶展现出的微妙差异,恰似大自然赋予的千面风华。
古树普洱最大特点在于其出色的耐泡性,这也是鉴别的一个基本点。在历经数百乃至上千年的沉淀,乔木科普洱茶树的叶芽积攒了丰富的营养物质,需经多次冲泡才能释放完全。一般而言,古树茶可反复冲泡20泡以上,且茶叶的耐泡度随树龄不同而有所差异,泡至最后,茶汤虽淡却余味不绝,依旧甘甜如水。
凤凰网广东:如今市面上古树普洱茶的价格可谓差异悬殊,有动辄上万元的名山名寨普洱,也有9块9包邮“高性价比之选”,这之间有什么区别?在您看来,价格昂贵是否等同于品质上乘?
周榆:人们常说“一分钱一分货”,这句话并不是没有道理。真正的古树茶年产量相当有限,以西双版纳的老班章为例,山寨每年的鲜叶产量仅有50到60吨,市场上流通的老班章茶却高达上万吨,这一数字远远超出实际产量,那么市场上如此庞大的流通量,真实性和来源就很值得质疑。
其实很多人喝的“普洱”不一定是真正的普洱,而是用扦插与嫁接技术高密度人工种植的茶树,而这就已经完全改变了普洱茶最原始的基因形态,已经不算是传统意义上的普洱茶了。在茶叶市场中,不乏台地茶也就是人工茶园栽培的茶树、小树茶披上精美包装,摇身一变成古树茶的现象,这些几乎是行业内“公开的秘密”。
传统意义上的普洱茶属于乔木科,典型大叶种茶类,有些是源于野生古茶树果实的育苗、人工栽种,有些是源于野生古茶树的自然开花生长。只有深入山头探寻古茶树的踪迹,才能获得高品质的大叶种古树普洱茶,这也是“益梵堂”一直在做的事情。当前,茶叶市场浮躁,扦插与嫁接技术被广泛使用,以高产为目标的高密度人工种植模式开始成为主流,很少人愿意静下心来去寻好茶。
在我看来,茶说到底就是一个饮品,九块九也好,几十万一斤也好,价格并非茶叶的核心,茶叶本身的价值才是最关键的。通俗来讲,茶叶的价值一是好喝,二是对身体有益。每个人的对茶的偏好犹如繁星各异,选择契合自己口味的茶叶最重要。同时,要警惕那些“以次充好”、低质茶高价卖的茶叶。
凤凰网广东:茶叶市场良莠不齐,您认为茶企一个最基本的底线是什么?
周榆:茶叶无农残这个应该每个茶企最基本的底线,确保消费者入口的茶叶没有农药残留伤害身体,这个也是我们“益梵堂”寻茶的最基本底线。
一款茶叶喝进去以后出现“卡喉”感、胃不舒服的情况,甚至有些人一喝完茶就发低烧,如果有这些不良反应就要考虑茶叶中是否有过量的农药残留了。
图:“益梵堂”冰岛(生茶)紧压茶检测报告均符合国家标准
凤凰网广东:如今做古树普洱的茶企大部分会选择“包山包树”,但听您前面更多用到的字眼是“寻茶”,“寻”的出发点是什么?这个“寻”又是怎样的过程?
周榆:“寻茶”是对古树普洱品质的最纯粹的追求。在整个云南地界,古树茶的比例不足2%,由于近年来的过度开发采摘,这个比例还在不断下降,因此我们在“寻茶”时并不是“能收尽收”,而是坚守着0.3%的选茶标准,先对茶树实地考察,从土壤、生态环境、阳光照射度到降雨量等多个层面进行筛选,比如降雨量少的地方产出的茶叶甜味会更重,降雨多的水味重、缺乏香气,像这类的茶叶就会被筛选掉。
毫不夸张地说,在成千上百颗茶树中,可能仅有二三十颗能够达到选品标准。“益梵堂”所追求的,实际上是“挑采”古树普洱茶纯料,而非所谓的“混采”古树纯料,“益梵堂”品牌的内核并非名山或名寨,而是跳过“包山”“包树”的传统做法,直接触达茶农挑选出符合品牌标准的原料,甄选出几乎无涩感、口感醇厚、高品质的普洱茶。
整个选择古树茶原料的过程其实非常艰辛,要知道古茶树一般生长在险峻山头,首要挑战在于道路的艰险,我们所追寻的古树茶往往隐匿于偏远山区,那里地势险峻、山路蜿蜒,交通极为不便,但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环境,避免了过度的人工开发及农药喷洒。
图:益梵堂的品牌LOGO便是“寻茶翁”的形象为灵感设计而成的
凤凰网广东:相比于人工大面积种植,这种选茶方式显然效率更低,您是如何在坚守品质与追求利益间找到平衡点的呢?
周榆:对于茶叶高品质的追求,一直是我投身茶业的初心所在,茶的本质,终归只是一种饮品,好喝才是硬道理。自幼受家庭熏陶,我从小接触茶热爱茶,从中受益颇多,我也渴望将这份来自自然的馈赠分享给更多茶友,努力做到愈自然纯净,愈康健滋养,做最真实的口感存最稀有的茶,传承和弘扬中国茶文化。
凤凰网广东:普洱茶,其韵悠长,雅俗共赏,既能登大雅之堂,展露其深厚文化底蕴与高端品质;亦能入寻常百姓家,温暖人心,慰藉日常。能否为古树普洱的“入门茶友”分享一些品鉴技巧和心得,找到专属的普洱茶“心头好”?
周榆:不同的品茶人有不同的喜好,有人偏爱甜后回甘的温婉,有人钟情于微苦回甘的深沉,有人则沉醉于苦后回甘的醇厚。品鉴普洱茶的优劣,简单而言只需“闻、看、品”三步。一为“闻”,需细嗅茶叶有无异味,任何与茶叶自身天然香气不符的气息,皆属异味,不可取也;二为“看”,需观察茶叶叶种之大小、形态,以一芽两叶为佳,同时,检查茶叶存放是否得当,有无霉变之迹;三为“品”,这是最为关键一步,古语有云“水温凉热皆好味,方知茶中真君子。”好的茶叶,无论水温凉热,皆能展现出其独特的韵味。对于初入普洱茶世界的茶友而言,或许尚无深刻的认知,但味蕾的指引却是最为直接,好喝便多喝几杯,不好喝则少饮几口,无需自欺,亦无需欺人。
撰稿:袁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