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道”穿越时光  三水故事如何向世界表达?
佛山
佛山 > 要闻 > 正文

“千年古道”穿越时光 三水故事如何向世界表达?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铺满蜿蜒的古道、胥江祖庙的飞檐翘角、北江大堤的每一块砖石,微风轻拂过古村每一片古朴的瓦檐、芦苞涌的潺潺流水,仿佛打开了时空隧洞。那一侧,庙内的北帝像仿佛在低语着千年的智慧,葛洪炼丹炉火熊熊燃烧,宋代大诗人杨万里望着芦苞涌畔的美景,轻启朱唇,吟道:芦荻叶深蒲叶浅,荔枝花暗楝花明......

图为:渔舟唱晚。(胡卫东摄)

图为:渔舟唱晚。(胡卫东摄)

悠悠数千年,岁月记忆镌刻在此,这里是广东省佛山市的三水区,隐藏着一条承载着丰富历史与文化内涵的北江千年古道。7月19日,三水盛大启幕文旅新篇章,揭晓“一带三廊多点”宏伟蓝图,连通南北、贯穿古今的北江千年古道焕发新生,犹如聚光灯下的璀璨新星,备受湾区瞩目。

一千多年的历史里,这条古道见证了三水乃至整个南粤地区的繁荣与变迁,它是久远的,也是新生的千年廊道。

追溯古道前世今生

一窥千年前南北交流盛景

图为:三水区历史与现代和谐交织。

图为:三水区历史与现代和谐交织。

提及三水,那悠长而深邃的历史脉络中,古道无疑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元素。

南粤古驿道最早起源于秦汉,是历史上中原汉人入粤和岭南商贸活动的主要路径,也是海上丝绸之路向内陆延伸的重要通道。三水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即西、北、绥三江交汇之地,成为南粤古驿道的重要节点。三水先后依水而建,设胥江驿、西南驿等多个驿站。古驿道在三水境内通过水路和陆路相连,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串起南北交流、沟通往来的史诗。其中,水路驿道依托三水境内的河流如西南涌、乐平涌等,而陆路驿道则穿越崇山峻岭,连接周边地区。

作为南粤古驿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带来了商贸兴盛的可能,三水古驿道上商贾云集,货物琳琅满目,从韶关、清远等地运来的杉木等物资,经三江码头送往广州。明清时期,三水古驿道更是迎来鼎盛,成为南粤与中原地区人员、物资往来的重要通道。

如今,尽管大部分古驿道、驿站、驿铺等实物已消失无存,但一些地名、遗址和考古发现仍能反映出三水古驿道曾经的繁华。例如,乐平镇的三江古码头遗址,就是与古驿道有关的重要遗迹之一。站在遗址码头眺望,昔日客商云集,船影穿梭,水运繁忙景象浮现眼前。

经历了沧桑变迁,古道似乎一直没有变,又似乎一切都变了。千年前,它是连接南来北往的商贸廊道、文化交流的纽带。千年后,三水重梳叙事逻辑,以全新的面貌讲述着过往与未来的故事,焕发出勃勃生机,誉为“北江千年古道”。

五个千年遗迹瑰宝

历史与文化的璀璨印记

三水历史的长河悠悠流淌,千年大堤、千年航道、千年祖庙、千年古村、千年古灶等“五大千年”瑰宝传承至今,绘就了一幅跨越千年的历史画卷。

图为:北江大堤(杨立善摄)

图为:北江大堤(杨立善摄)

在北江千年古道上,一条“沉睡的巨龙”静静地横卧在北江之畔,那便是历经千年风雨洗礼的“南粤第一堤”——北江大堤。从南宋末年修筑榕塞西围,到明清时期联围御水,再到新中国成立后几万人培修加固,每一块青石,每一捧黄土,都是北江大堤抵御洪灾的见证。岁月流转,大自然也在旁悄然留下了独特的印记——广袤无垠的绝美大草原上,两棵独特的“网红树”成为亮丽的风景线,其中一棵树冠巧妙地呈现出“心型”轮廓,被无数网友称为“姻缘树”,另一棵树,则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屹立于翠绿之中。如今,北江大堤周边凭借着迷人的风景,成为人气爆棚的网红打卡地。

图为:渔船在芦苞涌上悠然航行。

图为:渔船在芦苞涌上悠然航行。

沿北江溯流而上,即达“千年航道”芦苞涌。这条三水最长的内河涌,曾是北江通往广州的黄金水道,千百年来,它见证了无数商船的往来,古瓷器的远销,晚清名臣如林则徐、张之洞等的足迹。沿途风光旖旎,曾激发文人雅士的诗情画意,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多次乘船途径芦苞涌,沉醉于两岸美景,诗兴大发写下《明发青塘芦苞》,诗曰“芦荻叶深蒲叶浅,荔枝花暗楝花明”……昔日的黄金水道,如今已蜕变成美食天堂,芦苞涌河水悠悠流淌,盛产的西江嘉鱼、和顺鱼、鳊鱼,以及鲜味十足的西江河虾、黄沙蚬等,令人垂涎欲滴。芦苞河鲜美食街,正是这些美味佳肴的集聚地,特色餐饮店鳞次栉比,吸引着无数食客前来品尝。一年一度的芦苞开渔节,将这份美食盛宴推向了高潮,为游客打造了一个集品尝、观赏、体验于一体的消费场景。央视《味道》栏目的聚焦,更是让三水河鲜美食成为响当当的文化名片。

图为:香火袅袅的胥江祖庙。

图为:香火袅袅的胥江祖庙。

千年航道,船影穿梭,岸畔祖庙,信仰与敬仰并存。三水千年祖庙,又称胥江祖庙,是一座承载千百年历史沧桑与文化底蕴的庙宇,也是广东省内最有影响的三大古庙之一。庙宇由北座普陀行宫、中座武当行宫以及南座文昌宫组成,气势恢宏,庄重典雅。庙内以历史典故、神话传说等为主题的陶塑、木雕、砖雕、灰雕、石刻、壁画栩栩如生,是历经时间沁润而成的艺术瑰宝。千百年来,胥江祖庙香火袅袅,而今,随着影视产业发展,三水人表达敬意与祈愿的圣地也逐渐成为了独具岭南特色的“影视桃源”,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探寻影视与历史的交融之美。

图为:大旗头古村。

图为:大旗头古村。

除了闻名遐迩的千年祖庙,三水的千年古村同样让人流连忘返。最老的古村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譬如社滘、长岐、独树岗等古村,依山傍水,青砖赤瓦间古巷蜿蜒,尽显岭南古韵,一砖一瓦都镌刻着岁月的痕迹。这些古村不仅保留了丰富的古建筑、古街道、古祠堂等遗迹,还在古今交融中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融入现代生态宜居理念,打造美丽乡村,村民们在绿水青山间享受着宜居的生活环境。独树岗村、新旗村等古村,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打造出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和文化体验项目,脱颖而出成为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县镇村。

图为:古灶村。

图为:古灶村。

在佛山,500年窑火不灭的南风古灶名扬在外。在三水,也有一条以“古灶”为名的村庄。相传东晋时,乐平三江建有洪圣庙,庙内设一炼丹炉灶,庙未毁前有石碑记载此为葛洪炼丹之所。解放后,洪圣庙所在的村,更名为“古灶村”。如今,炉火虽已熄灭,但那份对历史的传承之心,如同不灭的火焰燃烧在三水人民的心中。三水正以实际行动守护承载着岁月痕迹的文物古迹,通过文物保护、祠堂维护、村史馆建设等方式,让古老的遗产焕发新生机。譬如,南粤古驿道陈列馆、古灶村“村史馆”等,将昔日的历史文化进行了系统性的整理与展示,珍贵的历史照片、文物展品、生动的浮雕等,让后人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三水的变迁与发展历程。

今人如何传承历史,记住历史?在三水,我们看到了答案。一条千年古道延伸出五个跨越千年的遗迹瑰宝,承载着三水人对过去的铭记、对现在的珍视与对未来的期许。

北江千年古道贯穿古今

岭南文脉奔涌不息

图为:海丝文化闪耀北江千年古道。

图为:海丝文化闪耀北江千年古道。

北江千年古道,自千年前而来,又向未来延伸,见证了北江流域的沧桑巨变,更承载着岭南地区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在这里,海丝文化、广府文化、祖庙文化、儒家文化以及红色文化等多种文化形态相互交织、相互辉映,是岭南地区一条不可多得的千年历史人文走廊。

北江千年古道不仅孕育了丰富的文化遗产,遗留下的悠悠文风依旧盛行于世。禅宗祖师六祖慧能其禅宗思想,对岭南乃至整个中国佛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诗人杨万里等文人墨客流连北江古道的美景和历史文化,留下的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和文学作品,成为后世品味北江韵味、领略三水风情的宝贵财富,为岭南文化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明太监麦福、水师提督郑绍忠等历史人物,以其卓越的贡献和传奇的人生经历,为北江千年古道增添了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近代中国革命史上,古道也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如中共南三番工委旧址、珠江纵队独立第三大队旧址,见证了无数革命先烈沿着古道,踏上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壮丽征途;现代体艺冠军曾小敏、马裕兴、钟杏平等,他们的成就和风采也为北江千年古道带来了现代文化的活力。

图为:大旗头古村由清朝广东水师提督郑绍忠修建。

图为:大旗头古村由清朝广东水师提督郑绍忠修建。

从历史时光里的南粤古驿道,到现实图景里的活力三水,这座古老又年轻的城市,文化早已融入城市血脉。

今日之北江千年古道不仅是三水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推动三水农文旅发展的重要资源,在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的宏伟蓝图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关键驱动角色。讲好北江千年古道的故事,将为三水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可能和机遇,助力这座拥有数千年岭南文化的现代新城,在推进“百千万工程”中取得累累硕果,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凤凰网广东佛山频道

图源:乐平镇宣文旅办公室、芦苞镇宣传文体旅游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