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顺德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开幕。在今年的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探索建立学位供给‘潮汐使用’机制,推动各学段校舍资源共享,动态缓解入学高峰压力。”那么,相关机制如何落地?在部门访谈中,顺德区教育局给予回应,今年将率先在大良、容桂两个街道试点开展。
前期,顺德区教育局结合人口出生率及常住人口适龄儿童数,预测2025-2035年中小学校学位供需情况。根据测算,就新生入学而言,小学在2023年达峰,初中2029年,高中2032年;就在学规模而言,小学2026年达峰,初中2031年,高中2034年。可以看出,无论是新生入学规模,还是在学规模,均呈排浪状错位达峰态势。
顺德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指出,针对这一情况,一方面要做增量,通过新改扩建和老旧学校“焕新”等途径扩充优化校舍资源,今年计划推进华东师大二附中美的高中等9所学校新改扩建项目,新增优质学位6400个;另一方面,将统筹考虑学位供需峰谷,提前谋划峰谷后的学段资源转化机制。顺德将统筹调配现有学位资源,因应各学段排浪状达峰情况,探索通过小学初中贯通、初中高中联办、开办教学点等模式,打通不同学段、不同学校之间壁垒,实行校舍资源共享,高效利用。
具体来说,就是在小学学位出现富余后,将探索在有条件的小学开办初中部或将小学办成九年一贯制学校,缓解初中学位压力。同样,在初中在校规模达峰并出现学位富余后,将在有条件的初中开办高中班或将初中办成完全中学,缓解高中学位压力。
2025年,顺德将率先在大良、容桂两个街道试点开展。大良街道凤翔小学2025年完成扩建,可新增1200个学位,计划开办初中班,与小学共用校舍及场地设施。同时,顺德会配置初中教师,并通过“焕新”扩大校园运动场等各种空间。在解决学位紧缺问题的同时,探索建立小初贯通培养体系,更好提升办学质量;计划在容桂街道焕新及扩建职校旧校舍,办成高品质初中,推动解决容桂东部初中学位结构性短缺矛盾。
凤凰网广东佛山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