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深度融合产业与科技是佛山发展经济的重要决定因素,2025年佛山做好制造业升级:数字化转型;新兴产业布局: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有机结合;区域协同发展:融入大湾区建设三个方面,有望实现“再造一个新佛山”的宏伟目标。
李俊慧:
最近佛山召开两会,白涛市长作了详细了政府工作报告。读罢全文,我感觉“产业”与“科技”是佛山发展经济的两大关键词,因此怎样将两者深度融合将是最重要的决定因素。
一、制造业升级:数字化转型
众所周知,佛山是制造业重镇,有众多的传统产业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都是有很着很强的竞争力的,比如家电、陶瓷、家具这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但这也意味着传统产业在攀登科技树的转型升级上有着比其它地方更为沉重的包袱。显然,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数字化转型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如今已经有一些成功的典型案例,美的集团是其中的佼佼者。但佛山的传统制造业在转型进程中仍面临着“数字鸿沟”的巨大挑战,表现为大企业进展良好,规上企业数字化覆盖率较高,但中小微企业严重落后,呈现两极分化的现象。政府可以撮合大企业与其周边配套中小微企业结成互帮互助的团队,大企业做示范,带动小企业跟进,在产业链上形成梯度推进的转型生态。
另外,中小微企业之所以在数字化转型方面落后,相关人才的匮乏是一大因素,可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定向培养数字化技术人才,建立数字化技术人才库,为企业转型提供智力支持。
二、新兴产业布局: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有机结合
佛山在巩固传统制造业优势的同时,还需要具有前瞻性地布局新兴产业,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提出要重点发展新型储能、机器人、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而最近成为大热点的人工智能(AI)最新产品deepseek的横空出世,为佛山在未来如何将创新链与产业链有机结合起来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示范性案例以及连接方式。如果说企业代表产业链,高校等科研机构代表创新链,政府就是居于这两条链之间的连接点:政府可牵头建设智算中心和人工智能工业大模型赋能平台,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算力服务;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可共建实验室,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尽快培育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
三、区域协同发展:融入大湾区建设
佛山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节点城市,佛山有需要更是有必要深化区域协同发展,以提升城市能级和辐射力。政府工作报告里也提到,佛山将加快推进广佛全域同城化,在交通上实现互联互通,构建处联内畅的交通网络,堪称是“轨道上的大湾区”。有了交通提升区域通达性的基础,才能更好地协同发展区域内的产业。区域内有广州、深圳这两大超一级城市,佛山必须融入其内,共同建成国家级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形成产业链上下游的联动效应。更进一步,是要站在文化融合的高度,依托佛山丰富的文化资源,推动文旅这个绿色环保的产业得到高质量发展。
总之,佛山在2025年如果能在上述三方面做好,政府以政策引导、资金支持和区域合作三管齐下,有望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成为全国乃至全球制造业与科技创新的标杆城市,实现“再造一个新佛山”的宏伟目标。
(作者系李俊慧 经济学博士、佛山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讲师)
凤凰网广东佛山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