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长访谈|盘石:聚焦民生福祉,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高品质城市中心
佛山
佛山 > 要闻 > 正文
站内

区长访谈|盘石:聚焦民生福祉,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高品质城市中心

2025年佛山“两会”期间,市人大代表、禅城区区长盘石围绕市政府工作报告、民生建设、经济发展及城市品质提升等议题接受专访,详述禅城新一年的发展蓝图。盘石表示,禅城将坚持“民生为大”理念,以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支撑,推动城市中心建设迈向更高能级,奋力实现“再造一个新佛山”的愿景。

坚定落实市政府工作报告,禅城勇担“城市中心”使命

在市政府工作报告中,“禅城”被提及30余次,充分体现市委市政府对禅城发展的重视。盘石指出,报告目标坚定、路径清晰,为全市发展注入信心。而禅城作为中心城区,将“一以贯之抓落实、一如既往挑大梁”,重点推进都市制造、产业服务、商业消费和岭南文化“四个中心”建设,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佛山之心”。

在经济发展方面,禅城已连续7个季度蝉联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首位,2024年GDP增速位居五区第一。盘石强调,禅城将锚定“大抓招商、产业突破”目标,依托超650万平方米工业载体及2000亩国有工业储备用地,重点布局智能传感、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战新产业集群,并通过全要素招商理念,吸引优质项目落地,“让企业感受到禅城综合成本低、价值高”。

民生优先:聚焦“一老一小”,托起“大幸福”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盘石表示,禅城去年近八成财政支出投向民生领域,今年将继续发力三大方向:一是“一老一小”服务升级。市二医院新院区将于3月试运营,填补禅西片区三甲医院空白;张槎敬老院改造、新社会福利院投用后,预计新增养老床位1000张。教育方面,广州美术学院佛山校区年内启用,鲤鱼沙地块学校、荣山中学宿舍楼等项目力争动工,持续打造标杆名校;二是社会保障提质扩面。全年计划新增城镇就业2.5万人,深化“灵姐·妈妈岗”等特色就业品牌,建设“骑手友好社区”等新市民服务驿站,强化对新就业群体关怀; 三是城市交通与环境优化。加速推进广湛高铁佛山站、地铁3号线和4号线建设,打通校园、商圈周边交通堵点;精雕东平水轴,推进“公园城市”与绿美禅城建设,提升市民生活品质。

此外,禅城还将延续“民生微实事”机制,精准解决居家适老化改造、困境儿童帮扶等小微需求,以“微实事”托起“大民生”。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四个中心”增强城市竞争力

围绕“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目标,禅城提出以“四个中心”建设推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都市制造中心,即保持制造业占比20%-25%,夯实新旧动能转换基础。依托“三年千万”工业载体计划,2023、2024两年建成了超过650万方的工业载体,2025年力争完成1000万平方米载体目标,为优质项目提供充足空间;二是产业服务中心,发挥三产占比超70%的优势,聚焦数字经济、金融保险等领域,建设佛山中央法务区、汾江科创带等平台,强化对全市制造业的服务支撑;三是商业消费中心,加速推进万象天地、山姆店(2026年开业)等重点项目,联动重庆、成都等万亿城市中心城区,打造“首发经济”;做强祖庙-岭南天地、创意产业园-王府井紫薇港两大商圈,策划“好物、好玩、好省”购物嘉年华,激发消费活力;四是岭南文化中心,创新发展传统民俗节庆活动,将其转化为留量,转化为消费,转化为发展的新动能。带动旅游消费显著增长。盘石表示,禅城将深挖文化资源,将其转化为发展新动能。

精塑城市格调:老城焕新,美学赋能

作为佛山文化原点,禅城正大力实施“城市格调三年行动计划”,让老街区焕发新活力。2024年,魁奇路、美陶之窗等22个样板节点焕新亮相,吸引全国艺术家盘活超6万平方米街巷空间。2025年,禅城将从三方面提升城市品质,一是丰富公共空间,打造“+音乐节”“+体育赛事”主题公园,增强城市社交活力;二是焕新老旧街巷,改造红卫岗、工农新村等8个重点片区,建设星光文化艺术园等美学地标;三是引入艺术资源,全年策划超100场艺术活动,三年内吸引200名主理人入驻,新增100个文旅业态项目,打造“艺术之城”。

访谈最后,盘石向各界发出邀请:“遇见禅城,心想事成;选择禅城,锦绣前程。”站在新起点,禅城将以民生温度、产业高度、文化厚度和城市品质,书写“佛山之心”的崭新篇章,为全市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凤凰网广东佛山频道

推荐0